違反誠信原則法律效果 - 誠實信用原則白話

註冊

誠信原則.webp

誠信原則 - 違反誠信原則法律效果 - 誠實信用原則白話

2022年12月9日 — 誠信原則的全名為「誠實信用原則」,指在法律的權利義務關係中,各方當事人應該要依公平正義的方法執行並實現權利內容,以避免其中有人被犧牲或有人藉此圖利 ...

TWD 41.87

誠實信用原則

二、誠實信用原則(簡稱誠信原則),最早出現在民國19年5月5日開始施行的民法第219條,其內容是:「行使債權,履行債務,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。」編列在民法第二編 

誠信原則之適用範圍與違反效果為何?

誠信原則,權利人之權利消滅,不得再行使。 (四)禁反言原則. 矛盾行為,出爾反爾,破壞相對人之正當信賴,其權利之行使與自己之. 先前行為相矛盾,有違誠信原則,應予禁止。2 頁

臺灣民法誠信原則之實務發展- 元照出版

誠信原則為民法的帝王條款,作為契約解釋的基礎,適用於債權的請求權、物上請求權及契約解除權等。誠信原則的機能,乃法官為個案適用法律,為符合公平正義之要求,介入私人間 

什麼是「誠信原則」?

因此何謂符合誠信原則?從第一段可知,不能違反公共利益、不能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、以及自己所受之利益使他人及國家社會蒙受重大損失,皆不符合誠信原則。

行政法之誠實信用原則(誠信原則)-知識百科

1.誠實信用原則普遍為各種法領域所適用,此為一現代社會公認之普世原則,民法第148條第2項:「行使權利,履行義務,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。」可見除行政法外,其他領域亦有誠信原則 

類型化的誠實信用原則

民法第148 條第2 項乃規定,行使權利履行義務,應依誠實及信用之方法。 學 說稱此誠信原則之規定為「帝王條款」,係道德觀念法律化的具體規定,無論 權利人或義務人皆受其規範 13 頁